首页

女女口舌

时间:2025-05-29 19:47:38 作者:博物馆里“画”端午 解锁千年仪式感 浏览量:72621

  中新网北京8月3日电(李新媛 陈银沙)一湾海峡,割不断两岸血脉相连。两岸同胞水乳交融、命运与共。

  坐落于北京市东城区大江胡同的台湾会馆始建于清朝,是那时台湾举人来京参加科考的“落脚点”。经过数次修缮,如今,它已成为台湾同胞与祖国大陆联系的历史见证,也是两岸文化交流及青年交流的重要场所。

  8月2日,“中华魂·京台情”新展启动仪式在台湾会馆举办。

  8月2日,“中华魂·京台情”新展启动仪式在北京台湾会馆举办。中新网 李新媛 摄

  此次展览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史实和“祖国完全统一进程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为主线,分“宝岛台湾 根系华夏”“科举入台 选贤任能”“百年会馆 见证历史”“爱国爱乡 矢志笃行”“京台情深 心手相连”“中华一家 民族复兴”六个版块,深入讲述台湾历史、台湾会馆历史、科举制度在台湾历史、台湾同胞参与中国革命和祖国建设历史,全面展现京台交流交往和融合发展新成就。

  启动仪式上,主持人为与会嘉宾介绍台湾会馆新展建设情况。中新网 李新媛 摄

  走进第一展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台湾著名雕塑家陈启村创作、台南郑成功祖庙赠送的一尊郑成功铜像。

  “今年是郑成功诞辰400周年,作为民族英雄,是他让台湾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第三代在京台胞蔡一晨动情地对参观者讲解道。

  台湾会馆长期面向在京台胞招募志愿者,蔡一晨就是台胞之家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之一。

  在第二展室,第二代在京台胞张力颖正在屏幕前参与互动答题,通过一路“过关斩将”,她中了一个“进士”。

  张力颖告诉中新网记者,通过亲身参与互动体验,仿佛置身百年前的台湾会馆,体会到祖辈进京赶考的感受。

  “台湾会馆是所有台胞的家,虽然来过很多次,但每次参观新展,都让我有不同感受。”张力颖说。

  和张力颖一样,其他在京台胞们也会叫上亲人朋友常回家看看。

  第三代在京台胞陈丰的女儿陈嘉慧也是志愿者之一,她对中新网记者说,自她4岁起,父亲就经常带她到台湾会馆参加活动,久而久之,萌生出一种不一样的归属感。

  台湾会馆不仅是台胞的家,也是联结两岸同胞的纽带。

  第三代在京台胞杨竹娘经常热情地推荐朋友们到台湾会馆参观。她和朋友们认为,通过参观,不仅能让大陆同胞加深对台湾历史的了解,也能增进彼此感情。

  福建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厦门市古代艺术品研究会会长石禄生和他捐赠的“康强逢吉”“钦赐翰林”两块匾额。中新网 李新媛 摄

  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福建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厦门市古代艺术品研究会会长石禄生在启动仪式上捐赠了“康强逢吉”和“钦赐翰林”两块清代原件匾额。

  “这两块匾额是两岸同根同源的历史见证,也是‘两岸一家亲’的生动注解。”石禄生对中新网记者说。(完)

【编辑:王祎】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香港特首李家超第三份施政报告10月16日发表

就在机场到达大厅,刘德文和亲属们进行了交接仪式。鲁炳珠低声呢喃:“爹爹,回来了!”颤颤巍巍地接过父亲的骨灰盒,短短几个字,包含了思念与苦楚。

强监管来袭:国信证券18天收两份警示函,券商密集接罚单

上海某影城经理 王尧祺:这更多的是一种补充。以前我们只能放电影,现在也能放一些除电影以外的比赛,让顾客到电影院来能够感受到奥运的气氛 。

“这账号怎么是私人的”,银行员工拆穿一起冒充执法人员诈骗案件

“这具有代表性意义,”兰珍珍说,意味着进博会是一个欢迎创新、认可创新、敢于为创新进行突破的平台,这样的氛围会鼓励更多企业将大胆的创新理念和前沿新品带上进博会,带进中国。

驻藏大臣史迹专题展在西藏博物馆展出

(十四冬)综合消息:福建冰壶混双摘银创历史 香港男冰青年队再胜吉林队

“小小一株草,情牵万里长”,菌草被很多国家的民众称为“中国草”、“幸福草”。 20世纪90年代,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对菌草技术赞赏有加,并亲自“代言”。此后,习近平持续推动菌草技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应用。20多年来,菌草技术已先后在巴西、斐济、莱索托、卢旺达、中非等 106 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助力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问题,成为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